| 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参赛获奖感悟 |
| 文章来源: 调度科 发布时间:2025-10-21 浏览:143 次 |
手捧个人全能二等奖、心肺复苏单项一等奖、情景模拟二等奖及团体三等奖四本证书,指尖的重量远不及心中的滚烫。这份“包揽式”荣誉,既是我个人成长的印记,更是科室团队力量的缩影——从科室练兵场到省级竞技场,三级选拔、无数个日夜的打磨,每一步都烙印着集体的托举与支撑。 回望征程,科室内部的选拔赛是最初的淬炼场。身边都是日复一日与“生命时速”赛跑的同事,每个人都攥着扎实的调度技巧和急救经验。为了抓住机会,我利用休息时间背记急救理论、反复练习操作,直到口干舌燥、手臂发酸。每遇瓶颈,科室同事都会主动分享经验,共同梳理流程漏洞。正是这份“较真”的劲头与团队毫无保留的支持,让我从科室选拔中突围,更深刻领悟:院前急救的每个细节,既是个人专业的考验,更是团队协作的见证。 备战市级选拔时,我们经历了“全方位的淬炼”。科长主动放弃休息,每天陪练到深夜,手把手纠正操作手势;针对“缩短急救衔接时间”的共性难题,科室团队集体探讨优化关键点。最终我以市级选拔名列前茅的成绩拿到省级大赛“入场券”,而团体三等奖的背后,是我们四人无数次反复训练、挑灯夜战梳理流程的结果。 站在省级赛场,我既紧张又踏实。对手来自全省16个市的行业佼佼者,而踏实感源于科室到市级的层层打磨——科长教给我的细节技巧、调度台处理过的上百起真实案例,早已让专业技能融入本能。比赛时,面对“心跳骤停+现场无急救设备”的情景模拟,我凭着平时积累的经验,一边快速给出“胸外按压”的精准指令,一边协调救护车路线,最终顺利完成考核。当听到“心肺复苏单项一等奖””时,我第一反应是:那些科长陪练的夜晚、同事复盘案例的讨论、团队加油的话语,所有付出都化作了此刻的荣耀。 这份荣誉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回到调度台,我依然是那个接起电话就必须保持清醒的“生命向导”。未来,我会将大赛中学到的技巧经验带回科室,与团队共同打磨更高效的调度流程,用更扎实的专业能力,在每一次“与时间赛跑”的急救中,为患者多抢一秒生机——不辜负“紧急救援调度员”的重量,更不辜负科室团队赋予的信任与期望。 供稿:张艳 审稿:田光宇 |
电话:0558-2118752
传真:0558-2118752
邮箱:fyjj120@163.com
地址:阜阳市颍州区中清路288号